:::

「臺灣十大古宅」餘三館

更新日期: 2018/11/19
|
瀏覽人數: 2358人

創建年代:清同治11年(1872)。

祖籍: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可塘埔鄉大榕社 

類別:縣定古蹟 

永靖陳宅-餘三館縣定古蹟,名列臺灣十大古宅之一,為臺灣著名古宅第,創建於清同治11年(1872)。餘三館遠祖於清康熙末年,自廣東饒平縣可塘埔鄉大榕社渡臺,勤墾於十五莊圳灌溉區域,致富成當地望族。清末第十五世的陳有光,開始營造大宅,歷時七年半始完工。除外護龍近代曾修整外,主體部分仍為清領時期原貌,甚是難得。取名為「餘三館」,乃為紀念祖先「艱難創業,垂留後代,此後蔭澤世代子孫多福、多壽、多子孫」之涵義。 

餘三館是典型的客家宅院,呈現對內凝聚向心力,對外展現防禦性的傳統風貌。建好後,兄陳有功分得正身左側及左護龍,弟陳潤身分得正身右側及右護龍。正身是七間起,左右護龍各為五間起,中間明間木構架為三通六瓜、雕畫精美。室內壁堵上繪有仕女、小孩圖、朱紅及黑底金線裝飾吉祥圖案,皆為難得一見的精品、孤品,壁堵上亦有永靖人士魏統勳法書,以黑框紅底白字的家訓呈現出餘三館陳家忠厚傳家的意味。正身廳前有四腳拜亭,以四根木柱為架構,台基高約50公分,與正身台基同高。 

餘三館的磚牆砌法屬於「斗砌法」,用瓦片堆砌成一長方體,中間灌入糯米漿,等米漿乾後才堆砌下一塊磚牆,費工費時,但砌好的磚牆除十分堅固外,當發生飢荒時,只要將磚牆中的米漿塊取出泡水,即可成為救急食糧,這是當年客家人為預防飢荒而想出來的砌磚法。 

餘三館匾額前有門樓一座,其上懸有光緒15年己丑(1889)立之「餘三館」匾一幅。進大門,中以矮牆分大埕為內外。正廳外懸「成均進士」匾、「貢元」匾,正廳神龕兩旁有「恩授貢元」、「成均進士」執事牌二對。正廳命名為「創垂堂」,以感念先人「創立家業,垂留後世」之德意。 

門樓外有一方池,長約20公尺,寬約5公尺,是創建時就有的古池,日治時期,是神社公園的一部分,曾拓寬過,其水源來自八堡圳一個分支系統灌溉渠道。左、右外護龍在光復初期改建過,正身後面原本有穀倉或畜舍,另有舊日的佣人房及早期從事染衣、釀酒、醬油的工作房散落其間。

陳氏渡臺第三代陳德耀曾參與永靖建街市,並廣增田園,設置族產,建立族堂,其後人陳作忠,更是曾擔任永靖鄉第一至三屆鄉長。

本所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網站文件皆為ODF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 免費開源軟體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
「臺灣十大古宅」餘三館永靖餘三館門前景石
永靖餘三館門前景石
「臺灣十大古宅」餘三館永靖餘三館旁洋樓
永靖餘三館旁洋樓
「臺灣十大古宅」餘三館永靖餘三館外牆為斗砌法
永靖餘三館外牆為斗砌法
「臺灣十大古宅」餘三館永靖餘三館門樓
永靖餘三館門樓
「臺灣十大古宅」餘三館餘三館軒亭
餘三館軒亭
分享給朋友 Line Line 列印 列印
資料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