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文化

更新日期: 2024/10/08
|
瀏覽人數: 20人

溪州糖廠

黑白管相關資訊

溪州糖廠曾是台灣重要的糖廠。

1909年,日本政府要求當時台灣的富商板橋林家,將在上海、香港的資產返回台灣,林家為了保護這筆龐大的世襲財產,又在台灣總督府鼓勵糖業的慫恿下,便出資成立「林本源製糖合名會社」,藉由官廳的權力強制收購民地,興建廠房,以糖廠為中心鋪設五分車鐵道運送甘蔗。

溪州糖廠的煙囪原為鐵製,廠方擔心日久生鏽,所以外表塗以黑色油漆,是為「黑管」的由來。1925年爆發二林蔗農事件,蔗農怒火蔓延到溪州,間接導致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被新營的「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購併。新會社擴增溪州廠產能,在一廠旁增設新廠房,新廠煙囪改採鋼筋水泥灌注,外表水泥乾涸後呈灰白色,是為「白管」由來。

現今的溪州市區,曾被稱為「會社街仔」,當年街民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糖廠,兩根醒目的煙囪映入腦海,後來「黑白管」成為溪州糖廠的代名詞,也用來消遣別人胡說八道(黑白講)。如今溪州糖廠的黑白管遺跡早已不復見,僅存老照片與記憶,足以作為台語俗話的歷史見證。 

溪州糖廠的變遷

 

1909~1925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

1909年,板橋林本源家族在北斗郡的溪州庄(亦即今日溪州鄉),投資創設「林本源製糖合名會社」。為什麼會選擇在溪州?一來,濁水溪以南,已有多家糖廠。二來,看上了莿仔埤圳,圳水可供糖廠使用,更可讓糖廠用水排返埤圳。

1913年「林本源製糖合名會社」增資,改名為「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廠房、機械主要位於溪州庄,鋪設五分車鐵軌貫穿延伸的農場範圍,則到今日的二林、竹塘、大城等地。

1925~1946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

1925年爆發「二林蔗農事件」,蔗農們群起抗議糖廠收購不公,連帶引起全台的農民運動,加以當時板橋林家內訌,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便被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給併購,改名為「溪州製糖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轟炸台灣,因糖業是經濟命脈,溪州糖廠及其周邊,皆被轟炸,木造的拾翠樓俱樂部也毀於灰燼當中。1945年日本戰敗,台灣的統治權被中華民國的國民黨政府接收。

1946~

國民黨政府來台後,接收、合併日本時代的製糖會社,成立「台灣糖業公司」,簡稱為「台糖」。「溪州製糖所」改名為「溪州糖廠」,繼續製糖。1954年,溪州糖廠被併入溪湖糖廠,而台糖總公司部分處室遷至溪州鄉。不再生產的廠房改建為辦公之用,日式宿舍分配給員工,加上台糖員工訓練所、台糖員工子女就讀的南州國小、及周邊戲院、市場、酒家茶室、旅社等,直至70年代台糖總公司遷回台北,是溪州鄉的台糖繁華期。

80年代台糖公司急遽減產,反而開始大量出售土地,開發住宅區等,砍伐不少珍貴老樹,同時將糖廠的日式宿舍、拾翠樓等建築拆除,廠房機具變賣至東南亞,令人遺憾與痛心。1999年台糖部分土地納歸為鄉公所,並改建成森林公園,而糖廠的故事,還在現在進行式當中。

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

 

 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地圖

本所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網站文件皆為ODF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 免費開源軟體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
分享給朋友 Line Line 列印 列印
資料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