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介紹
萬興里
村里長姓名
謝來旺
性別
辦公處電話
8682574
辦公處地址
彰化縣二林鎮萬興里二溪路六段452號
萬興里地名由來
萬興庄(含萬興里及振興、永興之一部)
  萬興庄位於本鎮東北方,面積約一.五平方公里,所轄涵蓋萬興里全部、振興里一至六鄰、永興里一至四鄰及十一鄰,全庄人口約六九五戶,三七六三人,因有二林聯外交通要道二溪路穿其間,故交通便利、工商發達,庄內設有國中、國小、派出所、郵局、農會、水利站等機關團體,與挖仔同為本鎮北區重要村落。
   萬興地名源由有二,其一為該聚落形成較晚、發展較慢,故稱「慢興」,「慢」與「萬」閩語同音,故稱萬興,此說較為合理,惟年代久遠已無可考。
   萬興之開發與陳姓氏族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向洪雅平埔族大突社之原住民僕得土地而名,陳姓者人稱「大突陳」係源於陳氏於拓墾之初,相傳陳氏光租「武公」之後「宗發派」十六世孫陳允誠(一七七三年生,一八二五年卒)陳四管攜六子(註一)與另一同支陳儀攜子錦壽由台中縣沙鹿遷居於萬興農場西北方砂崙腳約距今之萬興國中西北方一.二公里處,該二房陳氏落腳後又有部份住戶遷往而聚成村落,名為「台中寮」,又名「澎湖內」,至民前十四年戊戌大水災全村受災被水沖散,陳氏族人於是分徙萬合、舊潮嘉、草湖、崙腳及大城西港,部份則遷於今萬興排水溝東測萬興橋以北一帶及今之保安宮北側定居,而陳氏由大陸攜入之三尊神像︰保生大帝、祖師爺及王孫大使亦同時分由萬興、萬合、崙腳、舊潮嘉分開供奉。其後陸續由田寮仔等 外地人士陸續移入萬興而逐漸繁衍至今。
   萬興於嘉慶十七年(西元一八一三年)建置「二林上堡萬興庄」,光緒卅二年設「二林支廳二林上堡萬興庄」,日治時期因人口急速增加,於是分為北萬興、中萬興及南萬興;民國卅五年行政區改制區劃為三里,由當時擔任里長之陳和尚、陳福建、陳恭池共議除萬興外另取二個名字,陳恭池提議取一名為「永興」,陳福建則提議取一名為「振興」,命名即定,三位里長為爭取延用舊名「萬興」而相持不下(註二),終而決議以抽籤方式決定各里名稱,適巧陳福建所屬之北萬興抽中子自己提議的「振興」之名,中萬興陳和尚幸運抽中維持「萬興」原名;南萬興之陳恭池則抽中自己提議之「永興」為名,如此巧合一時傳為趣談,這就是萬興里三庄命名由來。因北,目前地方上原傳說該三里之名稱係三位保正各自單獨命名實為誤傳,實際上仍三人共同商定三個名字再以抽籤決定誰屬,只是恰巧各自抽中所提供之名稱而已(註三)。

註一︰陳四管生於乾隆癸已年八月卅日,卒於道光已丑年三月五日,六子
    分別為錦碧、錦彖、錦呈、錦盾、錦茲、錦品。
註二︰延用原名之里可免除里民更改戶籍、地契等各項證件之麻煩。
註三︰訪當時參與命名及抽籤之陳和尚老里長。

一、西保庄

  西保庄屬振興里民保巷第七鄰,位於振興里之西北方,亦為本鎮行政區內最北村落,居民約五十戶,一四八人,面積0.0三平方公里,地名源於村民最初是由梧棲草湳「西保庄」遷入開發而來。
   清末民初,西保原址住有客籍人士五戶,以佃耕維生,因積內林姓地主租金無償還,連夜遷徙他去,臨走時悉數放火燒毀住屋,並以雜物填平水井(遺址位於今李良福住宅處)因庄內唯一的水源毀掉,原村落至此散去。
   民國十五年,地主林財(註四)之梧棲草湳「西保庄」族親林藏率林金順兄弟七人及堂侄林萬培三兄弟,林宋未四兄弟前來拓墾,另一地主埔鹽斗車員童阿信亦邀其妻弟王皆得來墾,其後清水楊海仙亦在鴨母寮木工同僚陳秋金(註五)引荐下率子增培等五兄弟,及和美吳海兄弟二人陸續入徙,而逐漸形成聚落。
   西保因氏族結構單純,地形封閉,且因林、王、楊、吳四姓幾乎同時遷入聯手墾殖,故儘管生活清苦,其村人卻異常團結。台灣光復後政府實施平均地權政策,村民得以向當時地主新竹孫富民取得放領土地,生活於焉逐漸改善,加以民風刻苦,工作勤奮,乃有如今富庶景象。

註四︰林財為萬興人,其後人居於「五戶仔」為此地望族。
註五︰陳秋金之後人陳庭玉、陳梧相由溪底遷居永興里,輾轉遷至台中。

二、溪底庄

  溪底位於振興里及萬興里之西陛,南止二溪路,東依萬興溪與萬興庄接壤,面積0.五四平方公里,屬萬興里第八至十鄰及振興里八至十一鄰計約二八五戶一二五0人。
   溪底庄因系濁水溪一八九八改道前之舊河床,地勢底漥,故名之為「溪底」,該村於清末民初已為萬興附近居民逐拓墾,然因風砂飛揚,遲至民國十年始梧棲鴨母寮人陳秋金首先遷入定居於庄西,並於週圍遍植刺竹以禦風砂,次年萬興庄洪強、陳貓鼠遷入,其後復有吳、謝、胡、卓、黃、邱、薛等諸姓氏分別由各地陸續遷入。至民國十八年,始漸具村落雛形。光復改制後庄南屬萬興里,庄北則另取民生巷之名,歸屬振興里。
   溪底之特色在於居民係由各地移民,姓氏複雜,各不聯屬,亦因而造就各住戶獨立自主的特性,早期雖生活普遍清寒,然經多年勤奮耕讀,努力不懈下,多為白手起家,全村呈現一片欣榮景象。

三、湖厝

  湖厝開墾甚早,約於西元一八六六年前後「後厝仔」陳老嗡首先遷入,其後陳德成、陳水良、粘釵等陸續由崙腳及粘厝庄入徙,是居於今之合和巷與平和巷交界處偏南區域,後逐漸向南擴散而聚為村落。
湖仔厝之名或謂係胡姓人氏居住而來,然經考證,實屬誤傳,因胡姓人氏遷入是在湖厝開發數十年之後,且為數僅有一支,斷無因而命名之理。
   其庄名實際起源應是湖厝庄在於開發之初為扺禦土匪入侵劫掠,乃仿照先人築城,集結全體村民,靠牛車、鋤頭、畚箕將全村四週圍築一道高約丈餘之土堤,並遍植林投樹(註六)及刺竹,僅右東西兩側各留一處城門(註七),入夜由少壯村民輸流守衛,以禦外悔。城牆築後,村人名之「大岸」,而位於「大岸」內之村落有如一封閉性的「湖」,此則「湖仔厝」地名之由來。
   湖厝原屬萬興上堡,光復後改隸永興里第五至九鄰,人口約七十戶,三二0人,多數為陳氏三大柱(註八),粘姓居次。

註六︰林投樹多刺,能耐乾旱,生命力強,樹幹可作畜舍建材,為二林早期常見多年生喬木,尤以民前十四年戊戌災後為禦風砂,更大量種植。

註七︰東城門位於今廟北粘宅前,西門則位於今之萬興社區入口處。所謂
    城門,其實僅在兩側各種植木麻黃一株,充當門柱,而以刺竹篙堵
    入口即為城門。而此由民間村落自行築牆禦侮者,全鎮僅有湖厝一
    處。
註八︰湖厝陳氏始自武公之後宗發派十七世「圻」字輩。

四、竹仔寮

  竹仔寮位於萬興市街正西方約一公里處,即永興里之最西陲,屬於第十鄰,雖全村只有八戶卅一人,但地形相當完整而集中。
   該庄源於民國初年,當時因萬興農場之擴大農地,大地主為了取得堆肥,乃成立養豬場,由外地引進勞工養豬散居於該村,現址周圍通稱「豬寮仔」,至民國五十四年台糖有鑑於耕地完整之考量,乃協調「豬寮仔」住戶全部遷往萬興國中東側至溪底巷以西一帶,收回土地 ,竹仔寮住戶因不願搬遷,且聚落較為集中,而留存至今。
   竹仔寮草創初期因全村多戶人家同時搭蓋竹管厝定居,就連籬笆亦以竹片圍成,故俗稱「竹仔寮」。其住戶因召集自各地勞工,故有諸多姓氏,其中邱姓來自永靖湳墘仔,徐姓來自員林太平,蔡姓來自埔心芎蕉腳,李姓來自竹塘內新厝,林姓則分別來自舊館及新館。

五、五戶仔

  五戶庄位於萬興之東二溪路南側,屬永興里,為一袖珍聚落。「五戶仔」之名稱源於林無牙、林財、林膾、林嘆、林雨擇五兄弟於民國廿八年由萬興遷入定居而得名。林氏兄弟當時花費鉅資營建典型三合院共同居住,佔地數百坪,惜其正堂於民國七十四年毀於韋恩颱風,今僅餘兩側護龍居住。直至今日全村均為林氏兄弟後代,完全無其他異姓遷入,是本鎮結構最單純的聚落。


村里長:謝來旺
分享給朋友 Line Line 列印 列印
資料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