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介紹

歷史沿革

更新日期: 2018/01/05
|
瀏覽人數: 5738人
一、 明鄭時期: 西元一六二四年,荷蘭人攻佔台灣,將其統治地區劃分成數個行政區,其中瓦布蘭(又叫華武)行政區,即今日之彰化地區。明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年),鄭成功入台趕走荷蘭人,設置一府二縣,本鄉隸屬天興縣。永曆十八年代,鄭經改東都為東寧將天興、萬年二縣升格為州,彰化仍屬天興州。 二、 清代時期: 清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清廷施琅領兵攻入台灣,結束了明鄭時代。康熙二十三年清廷施琅領兵攻入台灣,結束了明鄭時代。康熙二十三年清廷重劃行政區域,天興州改為諸羅縣,本鄉時諸羅縣轄區。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年),分諸羅縣北半線地置彰化縣屬台灣府。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二),彰化縣半縣堡改稱半線東西堡。 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半線東西堡,改稱線東和線西兩堡。本鄉屬台灣台灣府彰化線西堡,到了光緒十三年台灣建省,台灣行政區域進行第三次改革,這時本鄉仍屬台灣彰化縣西堡。 三、 日據時期: 明治二十八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割讓臺灣給予日本。五月日人入臺,本鄉由臺灣縣直隸。八月進佔彰化,重新劃分彰化地區隸屬臺灣民政支部彰化出張所。翌年二月七日,本鄉劃入臺中縣鹿港支廳線西堡。同年八月二十一日增置彰化支廳,本鄉改隸彰化支廳線西堡。明治三十年,日人改制全臺為六縣三廳,縣廳之下置辦務署,本鄉劃歸臺中縣和美線辦務署。九月二十四日於街庄之上設區,和美線辦務署分為和美線、下見口和新港三區,其中本鄉區域屬於新港區,明治三十一年和美線辦務署併入彰化辦務署,本鄉改臺中縣彰化辦務署線西堡,明治三十四年,日人再度廢縣和辦務署,將全臺分為二十廳,廳以下設支廳本鄉劃屬彰化廳鹿港支廳線西堡。明治四十二年,本鄉改屬臺中廳彰化支廳新港區,大正九年,第五次修改,併臺灣西部廳為九州,州底下設郡市管轄街庄。本鄉劃屬臺中州彰化郡線西庄。 四、 光復後本鄉之境域: 民國三十四(一九四五年)八月十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和警備總司令部前指所人員抵臺,同年二十五日,舉行臺灣省受降典禮。隨後辦理接收事宜,至十二月二十五日,全臺各部門接收完畢,旋即改革日人 舊制。民國三十五年一月,行政區域改為縣,並置省轄市、區、鎮鄉和村里鄰之制度。這時本鄉劃入臺中縣彰化區線西鄉。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五月十六日,臺灣省政府成立。民國三十九年實施地方自治,八月十六日行政院會通過臺灣省行政區域調整方案,全省分設五市十六縣。同年十月二十一日,彰化縣成立,本鄉改歸彰化縣管轄。民國三十九年七月一日本鄉從線西鄉分出,定名為新港鄉。然而,彰化縣的新港鄉與嘉義縣的新港鄉同名,容易使民眾和政府單位混淆不清,省政府於是邀請兩地溝通協調,並進行抽籤,其結果彰化縣新港鄉於民國四十八年七月一日正式更名為「伸港鄉」,並沿用至今。
本所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網站文件皆為ODF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 免費開源軟體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
分享給朋友 Line Line 列印 列印
資料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