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宣導】預防熱傷害衛教專區

|
瀏覽人數: 8人
|

根據2024臺灣氣候變遷分析系列報告顯示,台灣夏季高溫天數逐年增加,而慢性病患者比起一般人,更容易受到高溫影響1,甚至有研究指出,心血管死亡率可能上升2到3倍2

三高族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所以是熱傷害高危險族群,是因為本身的身體調節體溫的能力比較差,加上有些藥物會影響排汗、排尿,甚至讓血壓忽高忽低。當身體沒辦法順利把熱氣散出去,就會產生所謂的「熱傷害」,像是噁心、嘔吐、無力、頭痛、體溫升高、口渴、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快,嚴重甚至會出現無法流汗、意識混亂、抽筋及昏迷等症狀。如果出現這些狀況,請立刻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溫,必要時就醫3-4

在此提供三高族群5招預防熱傷害,讓您夏天也能安心顧健康!

  1. 補水聰明喝,渴前就補足:夏天流汗多,建議每小時補充約100~200cc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且避免含糖飲料、濃茶或咖啡,這些可能造成身體負擔。此外糖尿病、腎臟病患者等,應遵從醫師建議調整飲水量。
  2.  定時量數據,健康看得見:高血壓患者記住「722」量血壓原則,連續7天量測,每天早晚各量2次血壓,每次量2遍取平均5,以準確掌握血壓變化。糖尿病與高血脂族群也要定期監測血糖與抽血6,才能及早發現問題和治療。
  3.  避開熱時段,活動更安全:儘量在清晨或傍晚時間外出,避開上午10點到下午2點陽光最強、最熱時段,如需外出請穿著透氣、淺色衣物,並戴像是遮陽帽、陽傘及太陽眼鏡等防曬用品7,減少熱傷害的風險。
  4. 冷氣適度吹,通風更關鍵:冷氣溫度建議設定在26~28°C,搭配電扇幫助空氣流通,讓室內更涼快又省電8,記得定時開窗換氣,有助室內通風。也可就近至超商、圖書館等涼爽的公共場所休息避暑。
  5. 不自行停藥,不適快就醫:有些藥物會影響排汗或心跳,如果出現頭暈、心悸、流汗變少等情況,不要自行停藥,應記錄症狀並儘速就醫討論是否需要調整用藥。


其他資訊詳如連結。

 

本所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網站文件皆為ODF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 免費開源軟體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
分享給朋友 Line Line 列印 列印
資料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