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介紹

歷史沿革

更新日期: 2018/07/05
|
瀏覽人數: 680人
『社頭』地名的起源,背後有著寶島台灣開拓史濃厚的典故餘韻。 話說四百年前,台灣仍是一處尚未開發的美麗島嶼,在中部彰化平原的東南,居住著一群南島語系的平埔族人,當時有一個富饒的原住部落名為『大武郡社』。在經歷西班牙人、荷蘭人的登台足跡後,明末清初,漢人開始渡海來台,開墾這片美麗新天地。漢人習慣稱呼平埔族人聚集的部落為『社』;而『社頭』即代表當時這裡乃為大武郡社頭目首領居住之地,因此得名。

清朝(暨之前):西班牙、荷蘭人 佔領台灣。
●明永曆15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開始設置府縣治理台灣
●清康熙22年(西元1683年)鄭克塽降清,次年台灣納入清朝版圖,當時大武郡(今社頭鄉)隸屬諸羅縣
●康熙中葉(約西元1698年)漢人先民開始渡海來台,先後來到大武社郡(今社頭鄉)開墾
●康熙58年(西元1719年)墾首施世榜廣聚資金開圳引水,完成濁水圳(又名施厝圳,今名八堡圳),流經本鄉。
●康熙60年(西元1721年)黃仕卿開鑿十五庄圳(今稱八堡二圳)至大武郡(今社頭鄉)。
●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設彰化縣,大武郡堡改隸屬彰化縣。
●雍正4年(西元1726年),鄧遜有等人在大武郡(今社頭)開鑿鴻門圳及大高圳,自此社頭灌溉渠道綿密完備,成就良田千頃,物產富饒直至今日。
●乾隆年間,枋橋頭庄街肆成型。
●雍正12年(西元1734年)大武郡堡分為東、西二堡,今日社頭鄉屬於『大武郡東堡』。
●嘉慶年間,社頭庄成立。由於移民日增,社頭區域開發村莊日益增多。
●甲午戰爭,清朝戰敗,李鴻章於日本春帆樓簽下馬關條約,將台灣、澎湖割讓日本。
日治時期
●西元1895年至1945年,社頭歸屬台中民政支部彰化出張所轄下的武東堡
●台中州成立,本鄉改隸於台中州員林郡管轄,此時鄉名也由清朝時的『社頭街』改為『社頭庄』。此名沿用至台灣光復後,未曾再變。
民國:
●民國34年(西元1945年)十月台灣光復,改州為縣,改郡為區,社頭鄉隸屬『台中縣員林區』。
●民國39年(西元1950年)實施地方自治,行政區域調整,社頭鄉改隸彰化縣,時至今日。
本所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網站文件皆為ODF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 免費開源軟體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
分享給朋友 Line Line 列印 列印
資料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