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介紹

歷史沿革

更新日期: 2020/02/14
|
瀏覽人數: 6000人

  二水這片依山傍水的秀麗土地,早在漢人移居臺灣以前,就有人類在此活動。據可靠文獻記載,平埔族早就生活在二水,真正的老二水人是所謂的「東螺社」人

  二水鄉舊名「二八水」,在清代最早見諸「乾隆年間臺灣番界圖」(1760),圖中標有「二八水」庄,在清代的《彰化縣志》成書年代(1831),東螺東西堡各庄名也出現「二八水」。二水舊地名的由來,一說:既稱二八水當與兩條水有關,但這兩條水並不是一般熟知的八堡一、二圳,而是濁水溪及清水溪。因二水位居濁水溪出山口的北岸,此地正是這兩條溪流的匯合處,由於東方來的濁水溪及南方來的清水溪以倒「八」字形「合港」(「合」音kap),故稱為二八水。二說:清康熙58年(1719年)施世榜先生完成八堡圳後,為了灌溉二水一帶土地,乃在二水火車站後方的八堡圳設「二分圳」引水灌溉今二八仔(光化村)和三角仔一帶田地,二八水圳(鄉民習稱「二分水圳」或「二分仔圳」)大約興築於康熙58年至60年之間(1719-1721),橫亙於施厝圳與十五庄圳之間,是兩條重要水利設施的聯絡水圳,從本鄉集集線火車車庫,流經文化村、光化村到員集路的二八水橋,不過目前已經看不到完整的水圳。這條水圳正好是二水的中心,也是昔日二八水庄的範圍。後來此地慢慢形成聚落,庄民因水源取自八堡圳,乃取其「二」和「八」便把它叫做「二八水街仔」,二八水的地名由此而成

  日據時期行政區名仍沿用「二八水庄」,大正九年(1920)街庄改制,隸屬臺中州廳員林郡二八水庄,光復後(民國34年)屬臺中縣員林區二水鄉,民國35年(1946)為彰化縣員林區二水鄉,民國50年(1961)彰化縣二水鄉

  二水鄉位居臺灣省中心略偏西處,居彰化縣之東南隅,為彰化縣最南之鄉(東經120度─121度;北緯23度─24度間),全鄉面積29.449平方公里,東西長約8.75公里,南北寬約5公里,鄉境輪廓形似菱角,北依八卦台地與南投縣名間鄉為鄰,南臨濁水溪畔與南投縣的竹山鎮,雲林縣林內、莿桐兩鄉分隔,西北與田中鎮為界,西鄰彰化縣溪州鄉。本鄉居八卦台地之西南端,濁水溪沖積扇平原之頂端。自清代以來,即為南北往來之交通重要樞紐,日據時代,不但有南北縱貫鐵路設站,更有東西向的集集線和糖廠鐵道通過,交通尚稱便利。

  二水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行政區計分為17村189個鄰,囿於地理環境限制及工商產業資源欠缺,因此無工業污染之困擾,復有祥和鄉親及敦厚民風,營造出一個寧靜、純樸秀麗的好故鄉─無工業、無污染、山長青、水長流,是二水給人的悸動和魅力,城鄉小鎮的二水,有傲視彰化平原的八卦山脈、臺灣最長的濁水溪和古老三大埤圳之一的八堡圳、名聞遐邇的林先生廟、文人雅士夢寐以求的螺溪石硯、臺灣最低海拔獼猴保護區、集集線火車、縱貫鐵路、豐柏登山健行步道及觀光自行車園道;歷史節慶跑水節活動…等等不勝枚舉,更有豐實甜美的農特產品(白柚、帝王柚、白玉苦瓜、麻糬茄、珍珠芭樂等),竭誠歡迎蒞臨二水,徜佯好山好水的田野風光,體驗田園饗宴及八堡圳源尋根探源之旅。

(參考文獻資料:二水鄉志、洪敏鱗《臺灣舊地名沿革》)

本所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網站文件皆為ODF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 免費開源軟體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
分享給朋友 Line Line 列印 列印
資料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