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奇人物

更新日期: 2016/05/03
|
瀏覽人數: 2183人

功名不朽-滿清皇朝最後的武舉人

黃耀南,字紹南,號樸亭,生於清同治10年,卒於民國23年,享壽63歲。

清領時期政府封官為「都司」,日治時期命官當「大埔心區長」,一生辦學校、興水利,舖路造橋,為鄉里造福,對埔心鄉開發有著莫大的貢獻。

黃耀南體魄強健。10歲習武,20歲參加台灣巡撫部院兼提督學政辦的歲試,獲第2名。隨後進入彰化縣學武生,榮獲授紫金花紅標帶〈金牌〉。23歲,到大陸福建省參加「全省特旨恩科鄉試」,高中第30名「武舉人」,獲得光緒皇帝頒賜華綵旗匾一面,金80大圓。賜宴,欽命兵部侍郎,授以「都司」官銜。

但造化弄人,當黃耀南衣錦還鄉,隔年卻發生了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也結束了他短暫的官宦之途。

武舉人從大陸帶回椪柑種子,研究栽培繁殖,推廣到埔心全鄉及永靖、大村、員林等地。因日治時代,員林交通發達是鄰近水果的集散地,鄰近地區的椪柑往員林銷售,南銷北送的結果使得「員林椪柑」名聲享譽全台,據說還是日本皇室御用美食。 黃家保存了不少武舉人的遺物,如衣物、官服、畫像、照片、字畫、水煙壺、印章、祭祀用儀式刀等等。其中最有代表性有「武魁」匾額、「大刀」「石鎖」3件文物、「武魁」匾額立放於前廳,瞻仰之時自然產生崇敬心意。

據黃家的後代表示,黃舉人約有200公分高,力大無窮,在黃府木造的拜亭,放著230公分長、120台斤重的大刀,由鋼材鑄造,分成刀刃、刀身、刀刺三節,現在已經風化,只剩90多台斤,仍須兩人合力才勉強舉得起來;石鎖則是大陸石材,當初有250台斤,現在只剩140台斤,由以上兩樣練武器物用品,足以證明埔心武舉人力大無窮,能高中「武舉人」是實至名歸了。



社會服務-首位台灣籍神父涂敏正神父

涂敏正神父為埔心鄉羅厝村人,祖父涂心於1875年往返中南部經商,於高雄教會聽了神父講述天主教教義,內心非常感動,回到故鄉與朋友分享後,興起請神父來埔心傳教的想法。是年,吳萬福(Vicente Gomar)神父率傳教員林水龍前來,從此羅厝村逐漸形成中部傳教重鎮,也意外開啟羅厝教堂的歷史。

涂敏正受事主虔誠家庭的薰陶,歷經教職的歷練與完成學業,1936年光榮地從馬主教手中領受鐸品晉陞神父,成為台灣本地首位天主教神父。

1949至1976年間,涂神父轉至雲林(斗六樹仔腳本堂、林內本堂、西螺天主堂)擔任本堂神父後,直至退休,再也沒回到羅厝教堂任事。

因緣際會下,由涂神父兄弟的兒子,自幼過繼給員林黃家的黃清富神父,於1991年奉派來羅厝服務,實現涂神父時代阻隔的心願。1982年2月4日,涂敏正神父病逝於虎尾若瑟醫院,留給大家無限的哀思。



寶島歌王-黃三元

「唔伊!扛轎的呀……彼個素蘭、素蘭要出嫁要出嫁啦素蘭,看著伊坐在轎內滿面春風笑微微……」是一首多情的歌聲,至今依然縈迴在無數人的耳際。那是寶島歌王黃三元的成名歌曲。

唱紅「素蘭小姐要出嫁」的黃三元,在他的生命裡,確實出現過兩名「素蘭」。第1位素蘭,一度是他的合作伴侶。第2位素蘭,原本是他的學生,後來升格為二師母。

徜徉「黃三元故居」,聆聽後代人傾訴寶島歌王黃三元,是很美妙的感覺。他的父親「打鳥義」是地方上富有的望族,光是入門的太太就有5名之多!多兄弟的黃三元無意繼承產業,只發展他唱歌的興趣,他的歌藝

也是無師自通的。他在當兵時,因為歌聲動人,編入藝工大隊,退伍後,嗓音渾厚,富於鄉土味,很快地在歌唱界竄出頭角。他能彈能唱,還會作曲,歌曲充滿感情,在那欠缺娛樂的年代裡唱紅「思念故鄉的情歌」、「素蘭小姐要出嫁」、「晚頭的水蛙」……。其中「素蘭小姐要出嫁」還拍成電影,長相俊秀的他擔任男主角,電影上映時他還依當年作法巡迴全省登台。那時他的堂兄黃秋東一路相陪,場場爆滿,風靡他的歐巴桑唯恐沒有位子,甚至自備椅子。

根據姪子黃水波的說法,黃三元當紅之時,1天的酬勞總有10多萬元,40多年前的10萬元,換算為今日的物價總有一兩百萬元!黃三元他對故鄉埔心、員林有深厚的感情,表現在他的歌曲「三元相思曲」:「……看著素蘭面帶青黃,素蘭病子腳手軟,我問素蘭愛吃什麼?」女聲回答:「愛吃你員林的鹹酸甜!」男再唱:「愛吃我來去買!」女唱:「啊!你買給我吃,噯唷三元仔喂!」他的鄉土感情,同樣表露在「草地人」,「員林是椪柑的出名地,無論是男女老幼大家攏知影,我就是出生農村,椪柑出名的鄉里……。」這麼一個黃三元,當年是中部最有人氣的歌星,和北部的洪一峰,南部的文夏鼎立早年台語歌壇。

58年,黃三元趕場時出了車禍,兩腳一長一短的。車禍之後,厄運相繼而來,先後兩次中風,落魄潦倒,鬱鬱而終,昔日的光輝猶如過眼雲煙。

到了現今,埔心人耳邊依舊迴盪著黃三元那一首扣人心弦的「唔伊!扛轎的呀……彼個素蘭、素蘭要出嫁要出嫁啦素蘭,看著伊坐在轎內滿面春風笑微微……」。



教育奉獻-皇蛾守護者劉華山夫婦

八卦山曾是全世界體型最大的皇蛾棲息地,由於人類過度開發,導致山區皇蛾數量銳減。2002年,在埔心鄉開家電行的劉華山、張勝美夫婦,選修員林社區大學的「生態課程」後,對八卦山脈生態有著無比的關懷,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開始搜尋、復育皇蛾,全力投入照顧皇蛾的工作。為了照護皇蛾,甚至把店關了,把住家車庫挪出一半用來護育皇蛾寶寶。他們擔心氣溫太高,又裝設冷氣設備。再以皇蛾卵的數量極少,皇蛾幼蟲的食草「江某」樹,找尋過程十分辛苦,是八卦山區特有且稀少的樹種,必須更往深山,甚至往南投山區去採集,因此復育過程倍感辛苦。

皇蛾翅膀周圍,有黑色帶紋環繞,前翅兩端向外明顯突出,花紋看起來很像蛇頭,因此又叫「蛇頭蛾」。世界紀錄中,皇蛾最大展翅可達31公分,劉華

山夫婦所復育的皇蛾,最大的有26公分長。這幾年,劉華山夫婦不但成功復育了皇蛾,還聯手將已死的皇蛾製成標本,裱框後作成教材,送給故鄉及鄰近學校當生態保育的活教材,還經常應邀到學校演講,把復育皇蛾的經驗傳授給下一代的孩子,讓美麗的皇蛾再度展翅、重現風華!



詩人醫生-徐元勳

徐元勳先生,明治31年—民國65年((西元1898年-1976年),享壽79歲,字道三,號步蟾,彰化縣埔心鄉詩人也。

元勳先生喜愛書法,也很愛惜筆墨,不肯輕易送人。興建西向堂屋時,親自書寫著徐家「東海堂」堂號,由建築師塑在廳堂門楣上。老人家珍藏著一個條幅「忠孝傳家」,安置在客廳裡門框上。由於年代已久,三公子列堂先生把它重新描寫後,送到裱褙店裝框裱好,帶回家時,老人家的神情愉快,非常滿意哩! 列堂先生回憶著說:老人家以字號「道三」寫的門聯,刻在宮廟的門柱上。

元勳先生是個漢學先生,醫藥方劑學術淵博,曾經中醫檢定特考及格,

民國39年參加特考的幾千人中,只有少數人通過嚴格考驗,領得證書哩!

先生以教讀漢學詩文聯對、精研醫術為病患開處方為業。育有3子6女。長子在新竹服務時,有一家電台為了推銷中藥材,曾邀他合夥開業。請老先生為病患把脈、開藥方;醫務人員定價碼並抓藥。半個月後,患者驚為神醫,顧客車水馬龍,絡繹於途。有一天,從顧客言談間知道一帖藥的價錢,高達藥材費的15到20倍。他忿忿地說,我是來救人的,不是來吃人的。隨即取下牆壁上的醫師執照,一聲不響地回家了。



八埒秀才傳奇

八埒是什麼?畫分田地界線叫埒。連畦到消水溝也叫埒。八埒就是八畦的水田。 埔心村黃氏祖先,祖居廣東省潮州府,至13世祖來彰化開基,現住武西堡大埔心庄西門外田中央。甲子年(1924年也就是84年前)在八埒田地邊建了宅第,至今家族繁昌,全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皆有成就。他們對於祖先的功名事業還津津樂道哩。84歲的龍眼樹,還茂盛地成長在住宅前埕尾。

黃班垽說:太祖父兩次到福州參加科舉考中秀才,但是都把官銜賣給他人,一回賣給台南人許先生,另一回賣給鹿港人施先生。

八埒秀才留下了一句智慧語錄:就是【鋤頭柄,摃卡密】。 有兩種的說法:  1.是勤勞動呀!祖先拼血汗賺錢辛苦,該知道珍惜,絕對不會浪費。他家是本地田地最多的地主之一,經營菸田生產,柑橘收成時,存放滿5間厝,常要翻椪柑保鮮度。
 2.是大兒歹育飼,哭得臉色和全身變紫黑。卜問太子元帥,是叔輩要後嗣。便去請問爺爺有叔叔嗎?原來有個7日叔,爺爺說他如果敢作怪,用鋤頭柄把小墓園摃卡密。當晚吃飯時,老人家張開嘴卻沒法食嚥,連續3天的3頓飯都如此。爺爺只好說:既然想要後嗣,就把孩子過繼吧!喔哦!馬上能開口吃飯啦!
本所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網站文件皆為ODF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 免費開源軟體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
傳奇人物涂敏正神父
涂敏正神父
傳奇人物武舉人
武舉人
傳奇人物黃三元
黃三元
傳奇人物劉華山夫婦
劉華山夫婦
傳奇人物徐元勳
徐元勳
分享給朋友 Line Line 列印 列印
資料處理中